高考报志愿时避免退档的填报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正式填报志愿之前,务必了解清楚各省份的志愿填报规则和录取规则。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采用“冲稳保”的策略,合理分配志愿梯度。避免盲目冲刺高分院校和专业。
1、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部分考生对专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自己所选的专业或热门专业,不接受调剂到其它专业,这种容易产生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避免方法:冷门和热门的专业志愿搭配要合理,最好保持专业志愿间有3至5分的差距,并且勾选服从调剂。在志愿填报时,既要有冲一把的理想院校,也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
2、分数达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退档
考生对所报院校《招生章程》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习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且自身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的专业标准,导致退档。
有些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而且对所报专业的相关科目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某些院校的外语专业,对高考外语成绩有一定的要求。
避免方法:熟悉体检标准,并了解报考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条件、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符合特殊院校或专业对于单科成绩、身高、听力、色盲、色弱、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要求。
3、政策性落榜
许多高校实行按比例投档的方法,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就算达线了也未必能被录取。一般来说,各院校投档线以上的人数比实际录取的学生多20%左右,所以投档线上的边缘考生很有可能早于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避免方法:选择报考专业时尽量“冷热”搭配,并且最好勾选服从调剂;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不要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能否达到录取分数线;压线考生尽量选择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梯度填报与服从调剂
梯度填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适当拉开梯度,确保有能确保录取的学校。可以采用“一冲二稳三保”策略,即选取一些略高于自己成绩水平的理想院校作为第一志愿(冲一冲),选择与自己成绩匹配度高的学校作为中间志愿(稳一稳),填入至少一所低于自己成绩水平的院校作为保底(保一保)。
服从调剂:如果所在省份将“1个学校+n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建议考生服从调剂。这样即使第一志愿未能录取,还有机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重视专业志愿填报
合理选择专业:在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中选择6个专业(类)作为专业志愿,高考生可根据“冲、稳、保”的原则,选择1至2个分数略低且愿意报考的专业。
慎重选择是否服从调剂:若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选择“服从专业组内调剂”可增加录取机会,避免因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