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广东
6063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中央统战部
本科综合类公办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办领导。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政府签署共建暨南大学协议。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3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6个学院,有62个系,1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7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中,我校7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中药学并列全国第五,中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并列全国第八,基础医学列第十一,光学工程列第十四。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14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长江)21人,杰青、优青获得者33人,“珠江学者”36人,正高级职称601人,副高级职称839人,博士生导师623人,硕士生导师1270人。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36222人,其中本科生25862人,研究生10360人,来自11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11745人。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令国人振奋。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83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11-2017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第七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1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335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66个国家设立106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2017年正式开学,在校外国留学生2732人,其中本科生1752人,研究生264人。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2.1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7.3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0.17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78.7万册。学校设有22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0所。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暨南人将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领导

暨南大学

林如鹏

党委书记

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党委统战部,联系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华文学院。

暨南大学

宋献中

校长、党委副书记

负责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审计处,联系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

暨南大学

周天鸿

副校长

联系环境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光子技术研究院。

暨南大学

刘洁生

副校长

负责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工作,分管资产经营公司,联系人文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轨道交通研究院、包装工程学院、物联网与物流工程研究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深圳旅游学院。

暨南大学

饶敏

副校长

负责学生工作,分管工会委员会、校团委、学生处(学生工作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离退休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艺术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

暨南大学

张荣华

副校长

负责番禺校区工作,分管招生办公室、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保卫处(政治保卫部)、基建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联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大数据决策研究所、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

暨南大学

叶文才

副校长

分管医学部、发展规划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技术中心、招标采购中心、实验动物管理中心,联系基础医学院、中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药学院、肿瘤研究所。

暨南大学

夏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负责纪委全面工作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扶贫工作,分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社科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协管审计处,联系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

洪岸

副校长

分管科技处(地方研究总院)、对外联络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联系国际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与气候研究院、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

暨南大学

张宏

副校长

负责全日制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分管教务处、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侨事务办公室),联系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纳米光子学研究院。

暨南大学

王志伟

校长助理

分管总务后勤管理处,协管番禺校区建设。

暨南大学

邵敏

校长助理

负责与相关高校和地方政府开展科研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