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福建
7816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教育部
本科综合类公办211工程985工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介绍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88个系)和14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6%(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154人,占81.1%。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讲座教授16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40000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437人),其中本科生20045人、硕士研究生16172人、博士研究生3647人,本研比约为1:1。学校获第五、六、七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30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十二五”期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十二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14亿元。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30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6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2016年2月,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分校现已开设13个专业,有在校生2800余人、教职员工216人,获准设立“福建省政府奖学金”。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并写入中马联合新闻声明。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厦门大学成功举办“美好青春我做主”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厦门大学活动与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展示中国形象、福建成就、厦门魅力、厦大风采,受到各方高度肯定。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9000多亩,其中思明校区2600多亩、漳州校区2500多亩、翔安校区3600多亩、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10多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纸质图书馆藏490多万册、电子图书56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91亿元,仪器设备总值30亿元;拥有8家附属医院。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中共厦门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深化了厦门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建校百年之际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迈进。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张彦 教授

  1969年11月出生,1992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并参加工作,1997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电子邮箱:zy@xmu.edu.cn

  校长、党委副书记

  张荣 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4年2月出生,1983年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本科毕业,1986年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半导体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5年获南京大学半导体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

  电子邮箱:rzhangxmu@xmu.edu.cn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李建发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8月出生,1984年暨南大学会计系毕业,1987年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6年7月获厦门大学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

  电子邮箱:jfli@xmu.edu.cn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赖虹凯

  1960年5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光电子学专业,1998年-1999年赴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学习。

  研究方向:光电子学

  电子邮箱:hklai@xmu.edu.cn

  党委副书记

  林东伟

  1970年8月出生, 1992年7月厦门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2000年7月厦门大学财金系财政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电子邮箱:dwlin@xmu.edu.cn

  党委常委、副校长(正厅级)

  杨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9月出生,1983年7月厦门大学财金系本科毕业,1986年6月厦门大学财金系财政学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9年5月厦门大学财金系财政学专业毕业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财政学、宏观经济管理和税法

  电子邮箱:binyang@xmu.edu.cn

  副校长

  韩家淮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0年1月出生,1982和1985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获布鲁塞尔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细胞生物学、免疫学

  电子邮箱:jhan@xmu.edu.cn

  党委常委、副校长

  叶世满

  1965年8月出生,1987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专业毕业。

  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发展战略研究

  电子邮箱:smye@xmu.edu.cn

  党委常委、副校长

  邓朝晖

  1964年10月出生,1987年7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本科毕业并参加工作,2000年获武汉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电子邮箱:zhdeng@xmu.edu.cn

  党委常委、副校长

  邱伟杰

  1971年7月出生,1992年7月厦门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2002年7月厦门大学法律系民商法学在职研究生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电子邮箱:wjqiu@xmu.edu.cn

  党委常委、副校长

  江云宝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11月出生,198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7年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厦门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分子识别与化学传感,超分子光化学,电子转移光物理,荧光光谱分析法

  电子邮箱:ybjiang@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