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北京
5604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北京市
本科理工类公办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能源动力类

专业代码:
暂无数据
学历层次:
本科
修学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

◆ 专业特色

能源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而能源消费与环境问题又密切相关。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巴黎协定》于2016年签署,实现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和洁净转化与利用,开发新能源,减少因化石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愈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能源动力专业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涵盖汽车、制冷空调、可再生能源利用三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一个专业类、两个专业、三个方向的基本架构。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是我校首个入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能源动力专业类面向国家和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能源与环境重大需求,培养能源动力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

自2014年实施按专业类招生以来,能源动力专业类已经形成了前两年按照专业类统一培养,后两年按专业方向分别培养的格局。学生入学后,经过两年学习,基于学生志愿和成绩,分流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进行培养,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含有“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制冷空调”两个专业方向,以充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能源动力专业类拥有完整和高层次的学科平台、先进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教学平台,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近年来,本专业类始终将能源动力科学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高层次科研任务。“十二五”期间科研经费总计超过一亿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参与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动力专业类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有正教授1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名师2人。近五年来,能源动力专业类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近二十项、省部级科技竞赛奖励近二十项,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一百二十余项。

◆ 培养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坚毅的心理素质。具备能源动力学科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英语、计算机、互联网及本专业现代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能力,掌握各种能源(包括常规能源与新型能源)利用与能量高效转换、能源动力系统与装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在能源动力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装备研发和集成、系统的运行、测试、评价能力,综合素质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本专业类秉持宽口径培养理念,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能源动力领域的技术研发、系统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作,又可以从事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市场销售等工作。

◆ 主要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含不同专业方向选修课)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能源科学导论、能量转换与利用、热工过程及设备、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地热利用及其利用技术、风能及其利用技术、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固体垃圾焚烧技术与设备、节能减排、核能及其利用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制冷原理、空调原理、制冷压缩机、冷冻与冷藏、制冷与空调设备、制冷新技术、汽车空调、制冷空调自控、制冷装置、供热通风与流体输配、低温原理及应用、新能源制冷空调、汽车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内燃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排气净化与污染防治等以及热工实验与测试技术、生产技术实践、工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到政府机关从事能源动力领域(新能源、制冷空调、汽车)的管理,也可以到科研设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能源(含新能源)动力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售后服务、贸易与营销、专业检测、认证与实验、技术监理、运行管理等工作,就业范围宽,就业质量好,2014、2015两年就业率均达100%。

◆ 专业要求

视力无色盲